中新网苏州12月6日电 (周建琳)《守护古城·留住乡愁——阮仪三古城保护纪实文献展》5日在苏州美术馆开幕。年近九旬的阮仪三出席开幕式并向苏州美术馆赠送珍贵手绘图。
踏入展厅,《青春岁月》是文献展的第一篇章。“钮家巷傍着一条小河,河上有七八座通往对岸人家的户桥,河边有一排大树,景色很好的。”这是阮仪三童年记忆中的苏州平江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他感慨道:“苏州,是我的乡愁,是我出生的地方。”
《守护古城·留住乡愁——阮仪三古城保护纪实文献展》在苏州美术馆开幕。 苏州美术馆供图
17岁那年,阮仪三报名参加了海军。当兵5年后,阮仪三考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系。毕业后的阮仪三留在同济大学教书,但更多的时候他身处在中国古城古镇保护的第一线。
第二篇章《故乡情愫》展示了阮仪三在苏州古城保护与规划方面的重要文献材料,如首次提出平江路绝对保护区概念的规划文稿、《1997年平江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等。苏州古城的保护凝结了众多人的心血,阮仪三的贡献是显著的。
1987年,阮仪三带领学生设计“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自此开启了保护苏州古城的实践之路。按苏州原有的双棋盘河街格局,阮仪三把古城划分为54个街坊,制订相应的保护规划。这54个街坊的划定和保护指标的确定,为苏州古城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其核心规划思想沿用至今。
《护遗之路》是文献展的最后篇章。站在展厅里,古稀老人庄春地久久不愿离开,他曾任周庄镇镇长,是古镇从保护、发展到走向世界的见证者、推动者。“周庄是幸运的,在1986年遇见阮仪三。”展厅里,庄春地与阮仪三的通信原件,是一份珍贵的回忆。
“1986年,阮仪三教授帮助周庄制订了《水乡古镇周庄总体及保护规划》,提出了‘保护古镇、建设新区、发展经济、开辟旅游’的建议。正是因为这一规划,才使今天的周庄古镇依然保持了完整的历史风貌。”庄春地说:“阮仪三教授身上有一种坚持走下去的毅力,正是这种毅力感染了我,让我愿用一生的心血,去保护、守望古镇周庄。”
不仅是苏州,平遥、丽江、绍兴、潮州等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在阮仪三的规划和呼吁下,得到有效保护,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就致力于调研和保护历史乡镇,他着力保护的周庄等江南六镇成为我国乡镇保护的范例,推动了全国保护和发展历史乡镇的热潮,因而享有“古城卫士”“古城保护神”等美誉。
“今天,在阮仪三先生的家乡举办他的纪实文献展,回顾他的工作、生活历程和学术成果,希望能让参观者从他为之奋斗的事业视角去审视我们蕴藏于历史长河中永不断灭的乡愁。”中国当代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评价道,阮仪三先生已是耄耋之年,观其过往,“守护古城,留住乡愁”是他的信仰。(完)
中新网宜昌12月6日电 题:湖北长阳:“绿水”引得“金山”来
作者 董晓斌 覃丹 黄蒙
迎着初冬暖阳,一艘艘游船顺着碧绿的清江,将游客送到湖北长阳清江画廊风景区内的武落钟离山。山腰处的玲妹子农家乐,店老板向涛在厨房里忙了起来。
美如画卷的清江。郑家录摄
清江是长江一级支流,全长423公里,流经湖北的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东、长阳、宜都等七个县市。清江画廊风景区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涵盖倒影峡、仙人寨、武落钟离山等主要景点。
向涛今年38岁,家住长阳都镇湾镇庄溪村,武落钟离山就坐落在村里。一直以来,庄溪村的很多村民都是靠捕鱼、务农为生。2012年12月,清江画廊被评为5A级景区后,在外打工的向涛回到了村里。2015年年初,玲妹子农家乐正式营业。
2016年起,长阳开始对清江进行生态治理修复,网箱养鱼被取缔,渔民纷纷“上岸”。“虽然有阵痛,但是越来越美的清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长阳水利和湖泊局局长肖发新说。
景区内民宿、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为了扩大接待能力,我把农家乐扩建了一次,还请村民来做服务员,现在一次能接待50桌游客。”向涛说,如今玲妹子农家乐年收入已达20万元左右,并带动了15位村民增收。
都镇湾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张峰表示,依靠清江,武落钟离山及周边村民约200户吃上了“旅游饭”,带动村民增收1000万元。
开设在武落钟离山山腰处的农家乐。董晓斌摄
在清江的“帮助”下,长阳游客接待数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在2020年前曾连续多年保持增长。今年1到10月,该县累计接待游客120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1.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49.94%和50.71%。
长阳县委书记李泽刚表示,目前,长阳正围绕清江画廊构建“三山两廊一康养”旅游格局,全力打造清江土家风情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完)